|智能客服|

资讯中心

投基有道
首页 > 投基有道

徐治彪:反弹下半场,阿尔法机会更重要

来源:基金经理说

大家好,我是国泰基金的徐治彪。

今年4月26日的市场“至暗时刻”,我给投资者们写了一封信,阐述了自己的投资理念,也传递了市场的信心。就在过去的两个月,A股市场天翻地覆,由持续重挫转为趋势反弹,甚至走出一波独立行情。上半年收官,想跟大家聊聊我的投资策略以及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观点。

投资策略:分母定买卖,分子定方向

熟悉我的投资者朋友都知道,我投资框架很稳定,而且持股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很多东西是不会变的。今年4月份我在给投资者写的信中表示,明确看好后期这个市场、看好成长方向,尤其是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而医药、以白酒为代表的消费、基建这些,我觉得机会相对差一点。我认为现在的周期是宏观弱周期,弱周期应该优选成长股,也就是有产业逻辑的成长股。具体来看,就是这个产业业绩爆发性比较强或是未来想象空间巨大。回顾4月底以来的市场,整个市场是一个贝塔型的反弹行情,很多成长股尤其是新能源板块反弹非常惊人。但反弹到了这个时候,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下半场更要侧重业绩的兑现。

我对市场的判断来自于我的投资框架,金融是一种思想,股票的涨跌都有迹可循。无论是DDM模型、DCF模型还是自由现金流模型、奥尔森模型,它传递的思想都是股票是未来的贴现,重点是未来,不是现在也不是过去。股价模型有分子和分母,分子是我们能贴现的价值,而分母是我们持有股票分机会成本,股市的涨跌更多由分母决定。分母包含两个方面: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无风险利率可以等同于流动性,这是股市最核心的影响因素。流动性好,水位抬升,股市就是整体抬估值的阶段,谁都会好;反之流动性不好,市场整体都会差。风险溢价可以简单理解为风险偏好,比如说2018年有贸易摩擦、2022年年初有俄乌冲突,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家对风险的厌恶程度会加剧,就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来补偿不确定性。

综上,我们可以复盘一下过去几年,2020年8月国内国债利率迅速从2.5%以下涨到3.3%,国内成长股大跌;2021年春节之后美债利率上行,国内“核心资产”大跌。今年以来全球权益资产全部下行,核心原因就是美债利率的上行。所以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只要利率上行,市场就杀估值,不是专杀核心资产,也不是专杀新能源,也不是专杀半导体,而是谁筹码拥挤、谁的估值贵、谁触发均值回归,就会大幅调整,这是股市最核心的因素。所以今年4月,市场特别恐慌,我就说不可能的。为什么?中国今年不具备货币大幅收缩的环境。因为俄乌冲突与中国的相关性不大,国内经济领先世界一年半的周期,我们自2020年三季度就开始收流动性了,经济反弹了三个季度之后开始下行,我们肯定是弱周期背景,不可能大幅度收流动性。不大幅收流动性,分母定买卖,股市大概率不可能有系统性的大幅风险。

所以4月份更多的是疫情影响触发了一些可能的绝对收益止损盘,导致了筹码出清,到4月26号那一天达到极致情况。4月27号开始市场反弹,尤其是汽车产业链。本质原因就是我们之前说的,股价反映的是未来,最坏的时候过了,未来只会往好的方向去发展。金融市场人性永不灭,贪婪的时候会很贪婪,恐慌又会很恐慌。

后市展望:弱周期下的行业投资机遇

我认为当前是一个结构性市场,不具备大的指数型机会,因为弱周期性不可能所有行业盈利都会很好的。如果看中证500,现在的估值中枢大概在9.38%,还是非常低的位置。而回溯到4月26日我写信的那天,中证500的估值中枢已经是2010年到现在历史估值的最低点,12年以来的最低点。当时的股债比在0.9左右,这就是市场给你的机会。市场肯定没有系统性风险,利率缓慢下行,PPI环比没有增长,上游原材料环比向下,经济又是很弱周期的复苏,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认为要买优质的成长股。

典型的就是新能源行业,去年330万辆,今年600万辆左右,明年要继续30-50%的增长。当前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算高,也还不到20%,全世界的渗透率还是很低的,未来有确定性的渗透率快速提升。我们按照生命周期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那现在这个行业就是在成长的上半段,这个阶段不可能有什么特别大的风险。而且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才百分之十几,而不是像Airpods,或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所以新能源汽车我是非常看好的,这是我最核心的一个赛道。

再就是特斯拉机器人,类似于2012年的智能手机和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产业爆发的前期。我非常看好人形机器人,我可能是市场上这个赛道里面买的最多的基金经理。在这种弱周期背景下,有产业逻辑肯定是最好的。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的关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风险提示】

国泰大健康为股票型基金,属于证券投资基金中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较高的品种,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人在投资本基金前,需全面认识本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征,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市场,对投资本基金的意愿、时机、数量等投资行为做出独立决策。

 

本材料由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本材料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信使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投资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来判断基金是否和您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材料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