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客服| |
大家好,我是国泰基金的周珞晏。
近期多重因素催化下,全球资本市场有所波动,展望后市,市场行情将如何变化?本期继续和大家聊聊近期我对海内外市场的解读和最新观点,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做资产配置的帮助。
海外宽松预期下,美欧等主要股指迎来反弹
回顾近月以来的海外市场,美欧等主要股指在6月进入筑底状态,并于7月前后出现了一轮力度不弱的反弹。近期海外资产反弹的主要原因在于宽松预期,一方面,市场对明年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另一方面,联储7月会议论调也略显鸽派。就6月至今的全球基本面而言,主要经济体增长仍处于走弱的状态,其中欧洲因能源危机恶化幅度较大,而美国则在回落的同时相对彰显出较强的韧性。
从短期数据来看,颇多指标指向了基本面阶段性企稳的迹象,7月份强劲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也验证了美国基本面整体稳健的现状。然而,这一变化可能意味着市场对明年的宽松预期可能面临减弱:非农数据公布后,市场预期联储9月份升息75bps的概率上升,同时对明年降息预期有所延后。另一个变化在于美联储对明年衰退的预测概率有所上升,原因是伴随加息进程,美债短端利率快速上行,导致长短端利率倒挂加剧。
国内经济持续缓慢修复,A股中期维持乐观
国内方面,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对消费服务业复苏再添曲折,汽车销售增速亦有转弱迹象,但出口呈现较强韧性。地产销售呈弱改善,同时纾困“保交付”开始推进,市场信心有望恢复。中观层面,钢铁、煤炭等上游行业展现出主动去库存的特征。往后看,经济处于缓慢修复的态势之中,但动能仍然偏弱,需持续关注库存去化情况。
A股方面,再次出现宽货币紧信用的现象,结合缓慢复苏中的基本面和“保交付”的进程,我们对短期市场走势由中性转为谨慎乐观,对中期走势依然维持乐观。板块上,继续关注双碳产业链、稳增长板块和消费复苏主线。
债券方面,政治局会议后稳增长的压制明显缓解,叠加7月PMI明显回落、票据利率和资金价格走低等因素,国债利率快速下行。往后看,短期长端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预计10Y国债利率将维持震荡,后续需关注资金价格的走势和通胀预期的抬升。
以上就是我对近期市场的观点,如果大家在资产配置方面存在困难,或可关注国泰民安投顾,由专业团队为您打理资产,或许能让大家的投资之旅更轻松、更温暖。同时也欢迎大家积极提问,与我留言互动,感谢大家的支持!
简评(观点主要聚焦于未来2-6周)
A股
谨慎乐观。停贷+疫情再次推动宽货币紧信用,市场流动性仍较为充裕。“保交付”如能陆续有小幅进展可能也意味着稳增长板块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中期而言估值分位数所隐含的均值回归的动力仍然存在,因此我们较前期略乐观一些。
港股
无论从AH溢价、或是港股本身估值分位数都指向了中期的高回报率。短期而言,决策层已表态对互联网平台转为常态化监管,结合压力颇大的经济基本面,政策压制的概率明显下降,因此港股战略上具备了较强的投资价值。短期风险包括地产风波尚未解决,A股和海外权益的波动,以及复杂的全球环境。
汇率
大方向上我们仍维持美元处于顶部区间的判断,但如果远端宽松预期减码,则不排除短期出现美元震荡略走强的可能性。人民币方面,全球经济逐步走弱,国内经济缓慢复苏消化风险,短期仍维持震荡走势。
美股
中性谨慎。前期反弹的核心是市场对2023年宽松预期启动使得分母端出现较大改善,对应名义或实际长端利率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行。如前文所述,这一利好随着近期的变化可能转为中性,另外主观上我们也认为不宜轻易假定明年联储会较早进入降息周期–货币政策轻易转向宽松的做法类似于70年代联储的政策,在控高通胀方面是被广为诟病的。
债券
前期“短多”的预测得以兑现,往后看预计短期内10Y国债将维持震荡,暂时未必直接进入“中空”的阶段。后续需关注资金价格的走势、通胀预期的抬升。
黄金
美债实际、名义利率可能由下行转为震荡甚至略有上行,美元短期也并不弱,因此金价的胜率较几周前有所降低。考虑到通胀预期仍会偏强,以及美元中期处于顶部区域、黄金具备长期配置价值等特点,对金价也并不悲观。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国泰基金不保证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做保本承诺,投资者参与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存在无法获得收益甚至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的保证。
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并知悉:(1)因转入转出时间不同、相关基金交易限制、基金交易费用、组合调仓等原因,投资者持有的基金投资组合与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所对应的标准组合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并由此可能导致业绩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2)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所投资的基金产品中可能包含国泰基金或其关联方管理、托管或销售的产品。
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投资者参与投资前,应认真阅读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协议、风险揭示书、基金投资组合策略说明书等文件,在全面了解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运作特点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基金投资组合策略,谨慎作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已在中国证监会备案,具有从事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的资格,但该备案不构成对基金投资顾问投资能力、持续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投资顾问业务风险和收益的实质性判断和保证。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