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客服|![]() |
摘 要
1、继2月26日消息面传来中金银河合并消息之后,前日晚间两公司均发布公告辟谣。回顾上次国君海通合并的先例,先后经历过多次辟谣澄清后,历经3个月时间后才能官宣靴子落地。市场对于澄清公告的解读或许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年初中投通过划转方式控股券商,可以看出券业并购预期进一步提速增强。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联接C(012363)投资机遇仍值得持续关注。
2、科技板块热度不减,但是3-4月份财报期前后建议考虑板块震荡风险。回顾过去两年AI板块行情,临近3-4月份财报季的到来,会出一定程度的回调震荡。长期视角来看,港股科技有望在本次AI行业浪潮过程中,走出沉寂多年的底部。随着AI格局改变,拥有较多AI应用和底层技术的港股科技公司或迎来的“第二春”。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15740)。
3、建材板块的基本面拐点或值得期待。短期来看,各级政府“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的出台有望刺激有效需求,叠加存量房贷调降逐渐落地,为建材行业近期业绩提供一定支撑。中长期来看,一揽子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的集中颁布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从而利好建材行业业绩改善。而基本面的数据则相对滞后,受前期房地产市场表现疲软影响,建材行业24Q3收入和利润有所承压。当下板块左侧布局的性价比逐渐清晰。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国泰中证基建ETF发起联接C(016837)。
正 文
一、大盘分析
昨日,A股三大指数今日涨跌不一,沪指V型反弹。截止收盘,沪指涨0.23%,收报3388.06点;深证成指跌0.26%,收报10927.51点;创业板指跌0.52%,收报2256.51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超2万亿,较昨日小幅放量662亿。
盘面上来看,大消费领涨,零售方面,券商股尾盘再度拉升,机器人概念股探底回升。
二、金融板块
金融板块昨日收涨,证券板块收跌。相关板块个股方面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继前日有消息称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与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河)可能通过换股方式合并,这笔交易若达成,将创建中国第三大券商,预计在未来几周内宣布。此后,两家公司的股票迅速涨停。
2月26日晚间,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均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关注到市场传闻称两家公司将进行合并,现予以澄清说明。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分别公告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未得到任何来自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或公司股东有关上述传闻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经公司与控股股东确认,控股股东不存在筹划上述传闻所称事项或其他涉及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公司亦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不过回看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的合并历史,2024年5月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传闻也被相关部门澄清回应不属实。到了2024年6月,市场再度传出两家券商合并,相关内部人士也回答截至目前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直到2024年9月初,两家券商官宣合并,靴子落地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
市场会如何解读本次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的传言,仍未可知。不过可以从实际发生并购进展方面可以发现2025年券商并购重组进一步加速。2025年2月14日,中证金融公司、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发布公告,宣布股东拟将所持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划转完成后,中央汇金将分别持有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58%、72%、74%,成为其控股股东。同日,信达证券、东兴证券相继发布公告,划转完成后,两家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财政部变更为中央汇金。中央汇金旗下实际控制有中金公司、中国银河、申万宏源、信达证券、东兴证券、长城国瑞证券 6 家券商,并购重组预期增强。
目前监管明确鼓励行业内整合,在政策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并购重组是券商实现外延式发展的有效手段,券商并购重组对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行业整合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规模效应。场内目标产品同类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联接C(012363)投资价值值得持续关注。
三、科技板块
科技板块热度不减,但是3-4月份财报期前后建议考虑板块震荡风险。AI题材炒作上,热门板块层出不穷,在上周监管加强后,前期不少AI相关高位股出现大幅回调。整个科技板块仍然是围绕着deepseek同心圆热点不断轮动,但大部分相关股票都经历了多轮炒作处于高估区间,因此短期存在回调风险。
回顾过去两年AI板块行情,临近3-4月份财报季的到来,会出一定程度的回调震荡。2023年开始于4月7日,2024年开始于3月22日。因此在3月下旬开始,需要阶段性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技板块超额收益回落的可能。
长期视角来看,港股科技有望在本次AI行业浪潮过程中,走出沉寂多年的底部。过去 3 年,港股科技公司的估值受到了宏观环境的较大影响,一方面,走向行业成熟后的科技互联网的业绩随着国内经济预期波动,由成长股蜕变成价值股,期间估值中枢不断下移;另一方面,整体港股估值受短期海外流动性影响,美债利率和美元高企压制港股表现,因此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和红利的公司更受投资者青睐。随着AI格局改变,拥有较多AI应用和底层技术的港股科技公司或迎来产业生命周期的“第二春”,从价值股重新蜕变为成长股。感兴趣的小伙伴建议重点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15740)。
四、基建板块
建材板块昨日表现较为亮眼,建材板块的基本面拐点或值得期待。
短期来看,各级政府“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的出台有望刺激有效需求,叠加存量房贷调降逐渐落地,为建材行业近期业绩提供一定支撑。2024年,中央向地方下达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期多次会议召开,明确推进提振消费行动,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8%,连续四个月正增长;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0.8%,连续两个月增长。随着家装细则措施落地,叠加政策刺激下存量房翻新和旧改需求释放,有望进一步促进建材消费需求恢复。此外,存量房贷利率调降减少的利息支出一方面将减少提前还贷规模,一方面将有助于缓解居民家庭现金流压力,有助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从而支撑行业需求。
中长期来看,一揽子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的集中颁布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从而利好建材行业业绩改善。在去年9月24日以来,各级各部门宣布降低按揭贷款利率、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扩大契税等交易税费优惠范围、鼓励存量房收储等一系列措施。而年初至今19城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回正,如果聚焦春节后,成交面积同比增长更加明显,其中二手房节后成交面积为过去 4 年同期的最好水平。一方面,系列利好政策的发布有望稳定房地产稳定向好的预期;另一方面,中央资金支持比例的提升有助于缓解地方国企资金压力,也降低了商业银行对收储项目放贷的风险,各地保障房收储节奏或有所加快。在政策面的呵护下,作为地产产业链重要一环的建材行业有望迎来业绩端的改善和估值侧的抬升。
基本面的数据则相对滞后,受前期房地产市场表现疲软影响,建材行业24Q3收入和利润有所承压。从具体子行业来看,与地产关联度较高的玻璃行业,因竣工需求下行,24Q3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的利润下滑明显,部分企业净利率转负。水泥行业虽在企业积极推涨价格及煤价下行的作用下,三季度利润同环比有所改善,但整体收入仍受需求低迷的拖累。消费建材中的瓷砖、防水等品类,受地产新开工需求下行影响,收入和利润降幅也较大。不过,9月底开始利好政策频出,随着后续地产供需两端政策的落实以及中央化债政策刺激下基建投资的增加,建材行业的需求有望企稳回升,为行业的业绩修复带来积极的信号。
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国泰中证基建ETF发起联接C(016837)。
注1: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联接C成立于2021.5.19,自成立以来-2024年度单位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7.03/8.74,-24.88/-26.07,3.52/3.02,33.31/26.06。业绩比较基准: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本基金为ETF联接基金,目标ETF为股票型指数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理论上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主要通过投资于目标ETF跟踪标的指数表现,具有与标的指数以及标的指数所代表的证券市场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艾小军自2021年5月19日起管理本基金。
注2: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基金为 ETF 联接基金,目标 ETF 为股票型指数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理论上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主要通过投资于目标 ETF跟踪标的指数表现,具有与标的指数以及标的指数所代表的证券市场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本基金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将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
注3:国泰中证基建ETF联接C基金成立于2022年10月12日。自成立以来-2024年度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1.37/5.63,-1.87/-4.46,15.77/13.76。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基建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本基金为ETF联接基金,目标ETF为股票型指数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理论上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主要通过投资于目标ETF跟踪标的指数表现,具有与标的指数以及标的指数所代表的证券市场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本材料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提及个股仅用作观点展示,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投资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您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材料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承诺。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